[前言]
打從 Burj Al Arab Hotel (柏瓷帆船旅館) 在 2000 年剛開幕不久, 我就開始注意到它. 當時國際的 Brent Crude Oil 報價, 是每桶不到 US$ 40元. 6 年後, 當油價來到每桶 US$ 70 元時 (最高衝到每桶 US$ 78.4元, 如今是在 US$ 61元左右), 加上華航也開始有直飛 UA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酋大公國的簡稱, 也有人將其簡稱為阿聯) 首都阿布達比 (Abu Dhabi) 的班機時, 我就心想, 該是我去看看這個在 1971 年 12 月 2 日脫離英國統治宣佈獨立, 由 7 個酋長大公 (Emirates) 所組成的國家時候了. 我很想看這幾年因石油輸出所帶來的巨額財富, 它到底是用到那裡去了. 於是, 被老婆灌下幾杯酒之餘, 老公他今年過農曆生日時, 看在她這幾年來 “安份守己表現良好” 的份上, 終於答應請求, 要抽空 “ㄏㄧㄠ 擺” 一下, 帶我去住這個有著 “帆船” 外觀的柏瓷旅館, 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

由於中東地區的氣候, 整年都是藍天白雲; 地理環境的關係, 讓它 6 ~ 9 月的氣溫很悶熱, 都是在 40℃ ( 108 ℉) 以上, 因此比較適合去造訪這個地區的季節, 是在每年的 10~ 5 月; 其中又以 1~ 2 月的氣候最為涼爽舒服 (有時夜晚出去時, 甚至得加穿一件薄夾克). 我們決定要和幾位朋友自己組團, 在 12 月的聖誕節之前, 好好的渡個假. 到 UAE 的杜拜 (Dubai) 和首都阿布達比去看波斯灣的現代建設, 是重點; 到埃及 (Egypt) 的首都開羅 (Cairo) 和坐著 Sonesta Star Goddess 遊輪去看尼羅河 (Nile River) 的古老文明, 則是 Bonus. 日期是 12 ~ 23/Dec. 飛行的路線是: 12/Dec 20:20pm 先由台北坐華航直飛阿布達比, 轉機坐 Etihad Airways (簡稱 EY) 續飛開羅. 15/Dec 的上午, 坐 2 趟埃及航空的國內線到上埃及 (Upper Egypt) 的 阿布辛貝 (Abu Simbel), 然後再飛往亞斯文 (Aswan) 搭Sonesta Star Goddess遊輪. 18/Dec 的下午, 由路克索 (Luxor) 搭國內線飛回開羅過夜, 19/Dec 晚上 19:15 由開羅飛杜拜. 22/Dec 18:40pm 由阿布達比搭華航, 直接飛回台北 (ETA 06:40am (+1)).
[行前簡要資料準備]
(詳細照片, 請到: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zating/sets/72157594356986739/detail/ )
埃及:


一般來說, 到埃及觀看古文明的觀光客, 通常都會選擇下列幾個景點:
1) (13/Dec)



在這間博物館中, 最有名的文物, 當然就是這個存放在圖坦卡穆法老王收藏室裡的圖坦卡穆法老王的木乃伊面具了. 圖中, 這個刻意被昏暗的燈光打照下的黃金面具, 它那陰沉的氣氛, 實在是令人震撼與難忘. 此面具曾多次外借, 在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 另外一個有名的收藏室, 就是存放有 27 具法老王木乃伊屍體的木乃伊室 (Royal Mummy Room). 此收藏室曾在 1981 年時, 被當時的沙達特 (Anwar Sadat) 總統下令, 將之關閉. 博物館當局, 後來減少了幾具新王時期 (New Kingdom) 法老王與皇后的木乃伊展示數目後, 於 1985 年時, 才又得以重新開放.
這是一間位於開羅市的市中心, 在尼羅河東岸的 5 星級旅館. 它擁有 365 間客房 (包括 77 間套房), 6 間餐廳, 2 間 Lounge. Room Rate: Superior Room (46M2, 約 14 坪大) @US$ 385 (Tax 10% 已加).
2) (14/Dec)
吉薩三大金字塔, 是埃及舊王國 Old Kindom 時期, 吉薩法老王陵寢的一部份; 在開羅市中心的西南方約 20 公里處.). 照片中從左到右的金字塔名稱, 分別是: Menkaura, Khafra, Khufu (Great). Khufu 最大. 這是目前古文明 7 大奇景 (7 Wonders of the world) 中, 碩果唯一僅存者.
位於尼羅河西岸的吉薩人面獅身守護神雕像, 約完成於公元前第 3 千年, 銅器時代 Bronze Age 的中期. 它是至今地球上, 已知的最大單顆石頭雕像之一, 也是吉薩陵寢的一部份.
3) (15/Dec)





[註] 拉姆西斯二世, 大約生於公元前 1302 年, 是第 19 王朝 (19th Dynasty) 的第 3位法老王. 多年南征北討擴充疆土與廣興自己的雕像神殿結果, 讓他成為古埃及歷代法老王中, 最有名也最偉大的一位. 他在 20 歲出頭 (另有一說是 30 歲) 時即位, 統治埃及 66 年又 2 個月 (1279 ~ 1213 B.C.). 他 92 歲 (也有人說是 99 或 90 歲) 駕崩時, 繼位者是他的第 13 個兒子 Merneptah, 因為前面的 12 個兒子, 都比老爸先走. 拉姆西斯二世, 一共有40 幾個老婆, 其中 2 位是他的女兒, 最鐘愛的老婆就是有名的美女 Nefertari. 100 個左右的子女 (兒子 48 ~ 50 個, 女兒 40 ~ 53 個)
雖然在卡德許戰役中, 希提提斯和埃及都宣稱自己才是戰勝者, 但是在阿布辛貝大神殿神廟裡的彩繪壁畫中, 拉姆西斯二世卻把自己描繪成是唯一的勝利者.
4) (15/Dec)Sonesta Star Goddess 這艘船, 全船只有空調套房, 共有 33 間, 以貝多芬 (27 間, 40M2 大), 莫札特 (4 間, 35M2 大) 和蕭邦 (2 間, 52M2 大) 等知名作曲家來命名. 它有一個露天游泳池, 吧台, Lounge, 健身房, 按摩房, 三溫暖, 按摩池, 餐廳等設備. 每間套房皆有私人陽台, 衛浴設備, 與電視衛星頻道. 4 天 3 夜含三餐與參觀門票, 貝多芬套房的 package rate: @ 每晚 US$ 770 x 3 = US$ 2,310. (Tax 10% 已加))
Unfinished obelisk from a Granite Quarries near Aswan. (亞斯文附近的未完成方尖石碑, 是底部仍連在礦區裡的岩床上時的一塊紅色 (俗稱: 紅珍珠) 花崗岩, 原本為卡那克神殿中的Lateran Obelisk 旁的附屬品而鑿刻的; 後因岩石破裂故而捨棄未完成. 如果完成的話, 應該是長約 42m, 重達 1,150 公噸. 它是是當今現存方尖石碑中, 規模最大的一個. 由於石塔上的鑿痕至今仍是清晰可見, 因此也是對古埃及石刻技藝的最佳研究資料.) [註: 法國巴黎市的協和大道中 (Place de la Concorde) 所豎立的是路克索方尖石碑 (Luxor Obelisk).]這是坐著遊輪, 在尼羅河上所看到的菲萊島上的愛希斯 Isis 神殿. 這個島是在埃及南部的尼羅河邊, 靠近 Agilika 島的附近. 神殿則是花了將近 300 年才蓋好的. 由於 1902 年英國人所蓋的 Aswan Low Dam, 讓此神殿經常陷於被尼羅河的河水淹沒危險之中, 因此在 UNESCO 的協助下, 將此神殿切割成較小石塊, 遷移到離它 550 公尺外的Agilkai 現址, 再加以組合復建. 這項工程費時 3 年多, 才得以完成. (1977~1980)


6) (16/Dec) 康蒙波雙神殿. 康蒙波原本是一個農業城市, 因為神殿而聞名於世. 它在古埃及時, 是名為 Nubt, 意為: 黃金之城 (City of Gold). 如今這裡, 到處都可以見得到甘蔗田.
這是南殿祭拜的鱷面人身之神索貝克. 要靠尼羅河的水來過日子的古代埃及人, 原本是因為懼怕鱷魚會來擾亂他們的生活, 所以要祭拜牠. 但是逐漸的, 人們把牠神性化, 成為是一名英勇的戰神, 讓牠代表著力氣和權力; 因此更是要崇拜牠. 北殿祭拜的是創造萬物之神何路斯 (Horus, 埃及人又稱牠為 Heru). 何路斯是人身鷹面的神, 牠的父親 Osiris 被弟弟 Set 謀殺之後, Horus 就和 Set 打仗. 在一次戰役中, 因而瞎了一隻眼睛. 從此, 這隻單眼, 在古埃及中, 就代表著保護之眼. 在很多彩繪壁畫或是有些石像雕刻上, 我們也都可以找得到它的蹤跡.
從遠方眺望康蒙波雙神殿. 康蒙波, 位於尼羅河畔, 是在亞斯文 (Aswan) 北邊 50 公里處. 城市原是叫做 Nubt, 但是在希臘人於公元前 800 年開始向外尋求屯墾區時, 把這裡改名, 叫做: Ombos. 由於它離當時的亞斯文不是很遠, 又在通往金礦的交通要道上, 因此由 Nubia 到尼羅河流域的這條貿易路線, 它也有沾到好處. 認真說起來, 它的異軍突起成為一個重要的城市, 還是在它公元前第二世紀, 將此雙神殿蓋好完成之時.
這間建於波拉密王朝 (Ptolemaic Dynasty) 時期的神殿, 大部份原址的石像, 在這 2200 多年以來, 因為地震和尼羅河的氾濫成災而損毀. 但是, 我們還是可以很清楚的注意到, 這間雙神殿很特別; 它並沒有像其他神殿一樣的, 用到古埃及的建築學來興建, 例如說: 它的石柱數, 並不是偶數, 而是分成 3 排, 一共有 15 根的石柱. 如今, 這 15 根大石柱中的 13 根, 仍然是挺直的豎立著. 在古代, 這裡曾經擺放過 300 具鱷魚的木乃伊屍體, 其中的幾隻, 現今放在殿內公開展出.
7) (16/Dec)位於尼羅河西岸,, 在 Esna 和 Aswan 兩個城市之間的艾德夫 (Edfu), 人口只有 6 萬. 艾德夫神殿, 因為是在 1860 年代從沙堆中而不是地底下被挖掘出土, 所以它是全埃及已經出土的古神殿遺蹟中, 文物被保存得最為完整者. 這裡祭拜的是創造萬物之神的何路斯. 圖中, 是要進去神殿裡的第一個城門.
艾德夫神殿裡, 到處都是雕工精緻的大石柱. 此間神殿, 用附近所產的沙岩大石塊 (Sandstone blocks) 當作建材, 大約是興建於公元前 237 到 57 年間的波拉密王朝 (Ptolemaic Dynasty) 時代. 這裡有一塊 20m 高的 “訴說艾德夫歷史的紀念碑” (Tell Edfu Monument), 是研究考古和埃及歷史的人, 一個非常重要的文物. Edfu 這裡的甘蔗製糖業和陶藝品製作, 也很有名. 對有關這裡文物的幻燈片照片有興趣者, 可到: http://www.ianandwendy.com/OtherTrips/Egypt/Edfu/slideshow2.htm
8) (17/Dec)
從尼羅河東岸所看到的路克索神殿. 這間神殿, 埃及語的書寫是: ipet resyt, 意為: 南方的後宮(The southern harem). 神殿的興建, 是為了要奉拜 3 位底比斯神: Amun, Mut, 和 Chons.
以前在古埃及的時候, 路克索神殿和它北方約 2.5 公里處尼羅河岸邊的卡那克石柱神殿, 是可以相通的; 兩者之間有好幾條走道,走道的兩旁則擺放著綿延 3 公里遠的好幾百座人身獅面 (Sphinx) 石像, 以保護著兩邊的神殿. 每天來此的幾千名觀光客, 想要來到這個神殿裡的話, 也是要從這條走道進入.
神殿裡, 有很多尊的法老王石頭雕像, 在 3400 年之後的現在, 這位阿孟赫特普三世法老王 (Amenhotep III), 還在豎立直視著這座他在公元前第 14 世紀時, 為他的3 人神, 所興建的神殿.
Image from the temple at Luxor, showing Amenhotep III's vanity in depicting his wife as Neith, who was the mother of Ra, king of heaven, but remained permanently a pure virgin. The four panels depict, in order: 1-Thoth announcing to Neith that she would become pregnant. 2-Kneph and Hathor causing Neith to become pregnant via an ankh. 3-The birth, over a birth brick, of Ra (representing Akhenaten). 4-The adoration of Ra by the gods and the courtiers. (這是路克索神殿中最有名的一幅壁畫. 它描述的是阿孟赫特普三世 (Amenhotep III) 很自負的召喚他的妻子, 並當眾封她為 Neith 神 (掌管狩獵與製造武器守護死屍之戰神) 的經過.) (他也讓她終生保持處女之身.)
9) (17/Dec)在路克索 (Luxor) 北方約 2.5 公里處, 就是卡那克石柱神殿 (卡那克 Al-Karnak, 在古埃及語中, 意為: 最神聖崇敬的地方), 它是一個開放式的露天博物館, 有 250,000 平方公尺大, 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古代宗教聖地. 它的入口處, 是它的第一個城門. 這個神殿比一座城市還大, 有 100 多個城門. 它最早是由七世王朝時期的法老王 Sesostris 一世還在位時 (約在公元前 1962-1928 年間) 開始興建的, 之後約2,000 年間的歷代約 30 位法老王不斷地在原址增建石像擴充神殿的結果, 到 15 世王朝時期的 Nectanebo 一世法老王 (在公元前 380-362 年間) 才停止. 卡那克石柱神殿, 分有 4 處區域. 目前對外開放的是最大殿的這一處主殿區 (Main Temple), 叫做: Precinct of Amon-Re.
在卡那克神殿裡的石柱大廳, 一共有 134 個大理石柱子; 中間兩排的石柱高度是 25m, 其它的則是 21m; 每根石柱都至少要 11 個人, 才能將它合抱. 而柱子上所雕刻的花卉蟲鳥圖樣. (例如: 蓮池, 廬薈, 或是圖中的蜜蜂和鴨子等等), 都是極為精緻優美. (以前石柱上尚覆蓋有屋頂, 可惜現在已經全部損毀.)
卡那克神殿裡, 有一處聖湖 (Sacred Lake), 它是不對外開放的.
由於我們是打算要在 17/Dec 禮拜天晚上觀賞的, 因此我判斷應該是觀賞 19:45 ~ 21:15 這一場以英語發音的 Show.
10) (18/Dec)

11) (18/Dec)


12) (18/Dec)

17/Nov/1997 曾有 62 名觀光客, 在此被蓋達組織的外圍份子謀殺致死. 此一事件, 國際上稱呼它為: 路克索大屠殺 (Luxor Massacre).
13) (19/Dec)

阿酋
大家都知道, 隨著石油能源價格的飆漲, 這幾年來, 阿酋的財力驚人. 不但對外大肆搜購國際企業, 對內它也同時大興土木填海造地. 豐富的石油收入, 讓這個小國快速的現代化, 也令它積極的邁向國際化. 它的首都是在阿布達比市 (Abu Dhabi). 阿布達比是最大的酋長國 (全 UAE 86% 的土地在它境內). 由於UAE 的 90% 油產皆在此, 因此它的酋長國王, 掌握了全國約 70% 的財富在他手上. 阿布達比市, 是位於中西部海岸向波斯灣突出, 像是一個 “T” 字型的小島上的一個都市. 它和本島之間的交通聯繫, 主要是靠著 Maqta 和 Musaffah 這 2 座大橋. 人口在 2000 年的年底時, 約有 100 萬, 其中外來到此工作的 (以印巴埃菲英人為主), 就大概佔了 80%. 它原先是第二大城, 但由於在 2005年的年底時, 人口已破 185 萬人, 因此, 現在是第一大城.
阿布達比國在 1939 年開始探勘石油, 1958 年挖出第一口油井量產. 在這之前, 它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是以駱駝畜牧 (Camel Herding), 椰棗加工品 (Production of Dates), 漁業 (Fishing), 和在夏季時採取人工珍珠 (Peral Diving) 為主. 在 1950 年之前, 人工珍珠的外銷, 是它出口的最大宗貿易收入.
阿酋的第二大城市, 是在杜拜市 (Dubai). 由於之前, 我做過 2 份有關杜拜的簡報 (Power Point, Burj Al Arab Hotel & Dubai-2009), 因此我對它多少有些認識. 在 2005 年年底時, 人口有 124 萬人. 據估計, 外國人在杜拜市裡工作者, 和阿布達比市類似, 所佔的比例,已經超過 85%. 在這些外國人當中, 除了英國和西方人大概有 10 萬人之外, 其餘大多是來自南非印巴和東南亞. 這裡是一個海港 (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 排行第 13), 也是一個商業都市. 它在以前, 原本是附屬於阿布達比國, 兩國都是屬於 Bani Yas 聯盟國. 1833 年, Bani Yas 聯盟國被趕出了阿布達比國. 它退到杜拜國之後, 被欣然接納, 從此阿布達比國對杜拜國懷恨在心, 兩國就經常在打戰, 一直到同時成為英國的領地保護國為止. 好戰的阿布達比國 (它的人民遠溯到公元前 2,000 多年前, 就已經存在. 當時主要是以放牧與打漁為生), 和它鄰近的現今阿酋第三大城夏加 Sharjah (這是一個文化城, 到處都是美術或博物館, 商業不發達) 的領地國, 也是時有衝突, 兩國互相開打. 1971 年時, 杜拜國和其它 6 個酋長國王大公, 成立了邦聯 (Federation), 共同組成今天的 UAE.
順便一提, 1967 年 UAE 國成立前, 阿布達比國是自己發行郵票. (右圖郵票中的人物, 就是它當時的酋長國王 Shaikh Zayed. 他是在英國的支持下, 於16/Aug/1966 的不流血政變中, 推翻他的哥哥, 繼位為國王, 後來 UAE 成立之後, 他是第一任總統. 2004 年他病死後, 兒子Sheikh Khalifa bin Zayed Al Nahayan, (Sheikh 是酋長頭銜, Khalifa 是國王頭銜, bin 是尊稱, Zayed 是名, Al 是穆斯林宗教的真君, Nahayan 則是姓) 繼承阿布達比國的王位, 也是當今 UAE 的總統.
不像阿布達比國, 杜拜國是一心專注在貿易與商業上.(尤其是和印度的往來) 的發展, 因此它在珍珠外銷上的貿易也是非常的蓬勃有名 (遠溯到 16 世紀, 它的人民就開始潛水採珠). 1966 年, 杜拜國在離它海岸線 120 公里處發現原油, 開始探勘採油. 但是, 今天它的原油收入, 卻只有佔它國民生產毛額 (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的1/6. 單單在 1995 ~ 2005 年之間, 它的 GDP 總值就成長了 230%. 最主要的原因, 並不是在石油價格的節節升高, 而是因為它的主要收入來源, 是靠收取它的傑貝阿里自由貿易經濟園區 (Jebel Ali Free Zone, 簡稱 JAFZ) 之租金和權利金, 以及觀光業 (目前到此之觀光客, 早已每年超過 650 萬人次. 杜拜市的目標是, 在 2010 年以前, 達到 1,500萬人次) 為主. 70 年代開運河, 80年代貿易, 90 年代觀光; 到千禧年後, 這裡已經是中東地區的轉運中心. 在今天, 全球有超過台幣 23 兆的熱錢 (整個伊拉克的重建資金不過 530 億美元, 不到杜拜的 1/10), 持續流進了這個被譽為 “新紐約” 的機會之城. 杜拜國的國王, 他的哥哥則是當今 UAE 的副總統兼總理. 姊妹城市包括有澳洲的黃金海岸市 (Gold Coast) 和中國的上海市.
根據 UAE 的法律, 所有的土地所有權, 如果不是屬於總統的話, 就是屬於各酋長國的國王. 它對外國人是不發給永久居留權 (Permanent residency) 或讓他們成為公民 (Naturalization). 但是近幾年來, 情形已經有所改變. 以商業用地來說, 在某些自由貿易經濟園區裡, 它允許外國人 100% 持有土地的所有權. 而根據 2006 年的 7 月 剛通過的法律, UAE 允許購買某些新蓋好的別墅 (Villas) 或大樓套房 (Apartments) 的外國人, 可以永久擁有或是 99 年承租所購買的房地產土地所有權. 擁有了土地所有權, 這些外國人, 就可以申請每 3 年一新的居民簽證 (A residency visa on a 3 year renewable basis). 以杜拜市來說, 在人工填海造地的 Palm Islands, 或是 The Greens, Dubai Marina, International City 等等, 都符合條件. 在這些新社區裡, 要寄收信件, 只要照一般國際慣例書寫即可. 例如: Street 1a, Villa 2, Umm Suqeim 3, Dubai, UAE. 可是如果是在杜拜市的老社區的話, 你不是要用 P.O. Box 註明, 就是要引述提及附近的相關路標 (Giving relative to landmarks). 例如: Suite 803, City Tower 2, Opposite Emirates Hotel, Sheikh Zayed Road, Dubai, UAE. 普遍來說,因為人人有車開, 所以 UAE 全國的各大都市裡的公共交通工具運輸系統, 都不是很發達. 杜拜市, 也不例外.
1966 年, 當時印度央行與波斯灣國家之間清算通行的共同貨幣 Gulf Rupee (貨幣簡寫為: XPGR) 大幅貶值, 曾經讓UAE 的各大公國經濟, 面臨崩盤的危機. 但隨著今天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大型起重機, 都聚集在這個國家的各大城市裡, 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 “只想做第一, 不想做第二” 的自豪大型看板招牌. 例如: 在阿布達比市, 我們可以看到 “全世界所有可愛的小貓們, 都會想要往我們阿布達比市跑的”. (“Abu Dhabi is where all the cute kittens go.”, 此句廣告創意, 起自於加菲貓 (Garfield) 的卡通影集. 或是在杜拜市的 “來杜拜市, 你就是一定會購買東西 (“Dubai, Do Buy”)”, “只要在杜拜市, 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Everything is possible in Dubai!)”, “我們雖然是小國, 可是我們的創意卻是無窮 (We are small, but think big)” 等等.